OKR的技術:公司的基層工作,如何設定有野心的目標?

李柏鋒
Feb 1, 2022

不知道什麼是OKR的讀者,請先閱讀:【OKR真的OK嗎?】什麼是OKR?

不少公司在詢問OKR訓練課程的時候,會問:內勤工作或是行政支援工作也能寫OKR嗎?OKR要設定很有野心的目標,但是有些公司對於某些職位的定義,其實未必需要設定目標,而只是要維持公司的順利運作就可以了,這些工作就不一定需要用OKR管理,甚至連KPI都不必設定。

如果公司對於一個職位的設定已經很清楚,那麼要如何管理自然也會很明確,未必需要一個管理工具來增添負擔。但是我反對的,是認為內勤工作或是行政工作就不需要設定目標,這反而是很糟糕的管理思維。

這篇文章,我先舉一個例子,讓大家知道原本你可能覺得每天都重複的例行性工作,也可以設定很有野心的目標,讓這份工作變得很積極且很有挑戰。

公司的門口接待人員怎麼設定自己的OKR?

這個例子是一家公司的門口接待人員,算是公司基層的工作,簡單而重複,主要是有訪客到公司來,要妥善接待並協助聯繫公司同事,如果是頻繁來訪的客戶,那最好能認得出來對方是誰,而公司門口來來往往的人很多,如果能做到認得出哪個人是同事、哪個人是客戶?那最理想了。

講到這裡,相信大家已經開始感受到,即便是一份幾乎人人都可以取而代之的工作,也有不少進階的要求,甚至應該要有明確的目標,只是通常這個工作本身未必會被公司高層重視,甚至沒有專門管理的部門主管,也不會設定考核的指標,所以看起來就好像只要有人在那裡,做好應對進退即可。

這位接待人員來自於一家規模將近百人的公司,人數不多,公司的最高主管還能對大多數員工有所認識。於是在OKR的訓練課程開始前,我先請主管為每一位員工寫下一句對其工作職掌的期許或責任,一句就好。經過持續的閒聊,對於門口接待人員,公司主管寫下的期許是:「擔任公司的門面,讓前來拜訪的人都能感受到賓至如歸。」

當然,OKR是一個由下而上的制度,因此也要了解這位員工自己的目標又是什麼?經過持續的閒聊,我也請她寫下兩個目標,一個是職涯上想追求的地位,一個是工作上想達成的成就。

這麼一來,其實就已經取得了三個目標,一個是公司對員工的期許,兩個是員工自己所想要追求或是願意承諾的挑戰,對於從來沒有接觸過OKR的人來說,是一個不錯的比例,畢竟從來沒有設定過目標的人,很難一下子就什麼工作目標都自己設定,而且有公司指派的目標,員工也會比較清楚公司的期許。

這位門口接待人員在職涯上想追求的地位因為屬於個人隱私,這邊我就不透露了。而工作上想達成的成就,一開始是設定為「熟記公司裡的每一位同事與重要人士」,其實也算很合理的目標,畢竟如果不記得誰是公司的同事,甚至是不常出現的股東、董事,那可能會發生明明是自己人,卻被當成訪客接待的情況。

針對這樣的目標,經過持續的閒聊,這位接待也設定了三個未來一季想要達成的「關鍵結果」,分別是:

1. 每週深入認識一位新人同事。
2. 如果遇到應該認得卻沒有認出來的同事,得邀請對方共進午餐一次。
3. 在門口看到任何同事,試著回想一次他的分機號碼。

其實這樣的關鍵結果設定已經及格了,但是透過深入的討論,就知道還有不少的調整空間,只要知道如何引導即可。

目標需要透過引導,調整得更有挑戰與價值

首先,「熟記公司裡的每一位同事與重要人士」雖然被設定為「目標」,但是如果把這個目標當成是一個「關鍵結果」好像也可以,那追求這個結果,是希望出現什麼自己想要的情況嗎?目標設定好之後,其實還要透過各種方法去找出真正的目標,許多一開始寫下來的目標,只是非常表面的假目標。

經過持續的閒聊,當事人終於說出了自己最想追求的成就,是希望「讓每一位同事,都能微笑著進公司」。哇!這麼一來,目標突然就變得非常有挑戰性,而且也很有價值。

有價值的目標其實往往不是來自於公司高層或主管的指派,更不會是拿著別人的目標來當成自己的追求,而是來自於第一線人員自己工作上所面對的實際情況,因為夠瞭解,也因為每個人心中想追求的成就並不一樣,所以知道真正美好的成功應該怎麼去描述,只是也知道很困難,所以根本不敢奢望能有資源或機會去實現。但是既然我們培訓的講師或是輔導的顧問已經引導出這個成果,自然接下來就要制定策略讓這個夢想成真。

關鍵結果需要具備策略性,並且包含量化指標

以「每週深入認識一位新人同事」這個原本的關鍵結果來說,其實沒什麼「策略」在裡面,也就是說從字面上來看,不清楚做這件事情想達成的是什麼有價值的結果?

同樣的,經過持續的閒聊,引導當事人說出一個新的關鍵結果,應該設定為:「每一位新人同事到職就邀請對方共進午餐,搜集到至少五個能讓對方感到受到關心的資訊。」這麼一來,就很清楚不是只一起吃飯,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必須要在吃飯的過程中完成,而且還有量化的指標可以檢核。

要去檢驗一個關鍵結果寫得好不好,其實可以看看這個關鍵結果寫起來像不像是我們行事曆上面的「待辦事項」,越像是待辦事項,就越沒有策略性。

OKR的關鍵不是只有寫,而是「持續的閒聊」

很多人在採用OKR的時候,都以為自己是在進行寫作測驗,O就是目標,KR就是關鍵結果,一個目標如果有三個關鍵結果,四行字就寫完了。如果每一季設定三個目標,那麼一季的OKR設定最多就是寫下十六行字。然後,就沒有然後了,像是新年新希望,每年寫,寫完就忘了,當然不會實現。

其實OKR並不是這樣運作的,你可能還記得,我前面提過好幾次的「經過持續的閒聊」,這就意味著這一份OKR,其實更像是一個由部屬和自己的主管共創的成果。

可是如果主管耐不住性子,不留機會讓部屬發揮而急著下指導棋,或是無法建立對方的信任感而能夠在對談中說真話,到最後OKR就很容易變成主管的「交辦事項」清單或是部屬的「待辦事項」清單,那麼OKR就名存實亡了,因為所設定出來的目標,不是沒有野心就是太有野心,但是卻不知道為什麼要追求這個目標,而關鍵結果往往都不具備策略性,只會繼續沿用過去的老方法做事,又怎麼能去期待會有新的改變呢?

OKR不是憑空想像,而是來自當下狀態的調整

接下來,我們來討論一下公司所希望這位接待人員達成的目標:「讓前來拜訪的人都能感受到賓至如歸。」針對這個目標,又該怎麼設定關鍵結果呢?

其實關鍵結果,就是想辦法透過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檢核點設定,希望最終可以實現目標,就像是你要登一座高山,可能要搭車先到登山口,然後到一座山屋去過夜,隔天要找到水源,然後才有機會登頂,每一步都是跟到達目標息息相關的關鍵結果,達成的話有助於實現目標。

如果要讓訪客都有賓至如歸的感受,那麼可能要開始了解有哪些訪客會常常拜訪?他們拜訪的目的是什麼?他們有什麼喜好和需求?對於初次到訪的訪客,又該如何協助他們有效率的達成目標?

我們先來解決初次到訪的訪客,該怎麼讓他們感到賓至如歸吧!經過持續的閒聊,發現原來過去接待人員其實是不會和訪客交換名片的,所以其實接待人員一直不清楚對方是誰,也不清楚對方是來做什麼的,只會了解要找什麼人,然後協助通報而已。

在持續閒聊的過程中,我也分享自己被接待的經驗。我初次到訪這家公司的時候,是人資邀請與該公司總經理討論OKR訓練有什麼學習目標?應該如何設計課程?而我到門口的接待處時,接待人員並不清楚我會來訪,但是很有禮貌的詢問我要找誰?有沒有約?請我稍等,並問我要茶還是咖啡?這算是及格,但是還不到「賓至如歸」的水準,不過這不是工作上的「失誤」,因為原本就沒有設定要達到的「程度」。

那麼既然公司現在設定了一個明確的要求,該怎麼達成呢?這接下來就要讓接待人員自己思考了,畢竟公司高層也不可能什麼事都想好SOP。

化被動為主動,就能透過策略開始優化工作

接待人員在討論的過程中就發現,因為自己一直處於被動接待的狀態,就很難把「服務品質」向上提升,必須事先有所準備才行,所以得更主動採取行動,這是接待人員自己所設定應該採取的行動:

1. 請同事養成預告習慣,告知已經預約到訪的訪客,並且要進一步了解訪客的喜好與來訪目的,以安排適當的會議室與飲料。
2. 針對每一位訪客,在適當的機會下,與對方交換名片,告知接待人員能協助的事情,同時也透過名片建立訪客關係管理資料庫。
3. 訪客離開後,詢問與之互動的同事,紀錄可以改進之處,是否有下一次的約定?需要準備什麼?

這就是很好的開始了,我不是專業接待人員,但是透過OKR的寫作與引導,就能感受到原本普通的接待人員在自我要求上大幅躍進,我請這位接待人員開始著手制定自己的SOP。

關鍵結果的設定,要同時兼顧到量與質的追求

但是這還不是這個目標的「關鍵結果」,因為沒有量化指標,所以還要設定像是「每個月在管理資料庫新增100位訪客」、「讓80%的訪客離開時能笑著對接待人員說再見」這樣的關鍵結果,兼顧到量與質上面的追求,除了讓原本只是完成基層工作的接待人員更有存在感與責任心,也更有機會達成原本公司所設定的目標:「讓前來拜訪的人都能感受到賓至如歸。」

接下來,我會分享第二個例子,讓大家知道,一個基層、重複性的工作,同樣也可以設定一個有挑戰性、有野心的目標,甚至更適合設定目標,因為重複的工作就意味著有機會找出可衡量的量化指標。

--

--

李柏鋒

台灣ETF投資學院創辦人/INSIDE主編/Hahow線上課程講師/財經部落客/專欄作家